据《中国化工报》载: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胶消费国和进口国,随着国内需求加大,需求缺口已超过万吨/年。1999年我国天然胶自给率约为50%,2004年下降到32%,2005年不足30%。
在自给率不断下降的同时,我国进口天然胶数量逐年增加。据海关统计,2001年我国共进口天然胶98万吨,之后进口量呈逐年增长态势,至2005年进口量已增至141万吨;2006年1月进口量为11.3万吨。
在进口量不断增长的同时,进口平均价格也呈加速上扬态势。全球天然胶市场价格已从2001年的600美元/吨,飞涨到2005年的1316美元/吨,处于十几年来新高;今年1月份,进口均价更是突破1500美元/吨。
专家认为,进口天然胶价格的持续攀升,首先是受东盟市场影响。去年入春后,由于东南亚橡胶主产国持续罕见干旱,新胶供应受到严重影响。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,泰国、马来西亚产胶区持续降雨,割胶尚未全面恢复。此外,今年初由于世界最大的天然胶生产国——泰国南部局势动荡,使胶农不敢出门割胶,影响了天然胶供应量。而我国自东盟进口的天然胶占进口总量98%以上。
第二,东盟国际天然橡胶联盟的合作也促使天然胶价格稳步上涨。近年来,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主要产胶国积极推进橡胶工业化,限制天然胶出口主要产胶国已经开始建立资源联盟,极力欲将我国排斥在外。2002年世界橡胶主要生产国——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三国,在印尼巴厘岛召开了农业部长会议,决定成立国际橡胶合作集团(ITRCO),类似于天然橡胶的“欧佩克”,采取实施供应管理计划、减少出口建立联合公司来管理天然橡胶市场,以将天然橡胶价格稳定在对生产者有利的价位。
第三,世界市场对天然胶需求快速增长也刺激了天然胶价格上扬。世界经济复苏,使全球天然胶消费持续旺盛增长,全球供需矛盾更加突出。同时,近几年汽车工业和制造业快速发展,使我国已成为橡胶工业大国,200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3大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,加上世界所有大轮胎厂商都纷纷来中国设厂,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橡胶资源消耗量。
第四,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进行,包括合成橡胶在内的相关商品价格也强势上扬,比价效应推动了天然胶价格走高;另外,在国际天然胶期货市场上,国际大型投资基金参与程度不断加大,对天然胶价格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。
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天然胶的缺口越来越大,已成为继石油、铁矿石以及有色金属后的又一大宗紧缺战略性资源。我国橡胶资源自给能力有限,而世界天然橡胶资源供给又将面临紧缺局面,发达国家已加快国际天然橡胶资源的争夺,其替代物——合成橡胶又受到石油资源的制约。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,我国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。
由于橡胶供应市场是制约胶价的重要因素之一,因此我国除了依靠亚洲供应国之外,还应积极寻求非洲的科特迪瓦、几内亚、加蓬、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等产胶国的资源,以避免进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。
我国天然橡胶的种植一直处于不利状态。由于橡胶的产出不同于其他农产品,产出周期比较长,少则也需要6——7年,因此大的企业集团一般都不愿意在此行业投资。此外,经过几十年的开发,目前我国适合种植橡胶的土地,特别是连片的土地越来越少,发展面临着“瓶颈”。因此我国必须适当加大对国内天然橡胶生产的扶持力度,才能确保国内天然胶的供给保持一定的自给率,保障橡胶产业的安全。
另外,在橡胶货源紧缺和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,我国应充分利用和研发新的化工替代品。合成橡胶在一些应用领域可以替代天然橡胶,但近年来受原油价格持续高涨的影响,其替代作用不但难以平抑不断上涨的天然胶价格,反映成为推动天然胶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。因此,继续研发新的替代材料也是抑制天然胶价格的持续上涨的可行办法。